您現在的位置:運康中學校>> 文化交流>>正文內容

共讀 共習 共研 共享 ——“上海市閔行區王林語文名師工作室”研討活動在運康中學成功舉行

為加強語文學科建設,深化語文課堂教學實踐,深入研究語文課堂教學模式,5月20日、21日,“上海市閔行區王林語文名師工作室”的王林老師與我校語文教師同堂授課,共同論證語文學科的感性與理性特質。

會議期間,運康中學校長魏守堅為“上海市閔行區王林語文名師工作室”的老師們介紹我校“幸福課程”、閱讀課和書法課的教學理念與實施過程。

 

王林老師執教《記承天寺夜游》

“上海市閔行區王林語文名師工作室”主持人為上海市正高級教師、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王林老師。

課堂上,王林老師從感性與理性兩個視角設計教學目標和組織教學。王老師用渾厚的男中音,抑揚頓挫的范讀,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誦讀。他以儒雅的教態,熱情的笑容,雋美的板書,從感性的角度呈現語言的節奏美和意境美,帶領學生感受蘇軾的人性美。

王老師又層層推進,由淺入深激發學生的理性思維。他引導學生從虛詞“遂”、“亦”等來體會作者的心態和情感;抓住文眼“閑”字,引發學生思考:何為“閑人”?蘇軾愿做一個“閑人”嗎?你如何理解“閑人”?學生在對“閑人”追問中,理解感悟到蘇軾豁達的人生態度。

暢晨曦老師執教《雖有嘉肴》

暢晨曦老師從“讀·品”“讀·思”“讀·寫”三個環節進行教學設計。

“讀·品”環節循循善誘。巧妙地通過加語氣詞、關聯詞等創意指導學生讀出文章的語氣、句子內部的關系等,在整個誦讀過程中,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誦讀文言文的韻與趣。

“讀·思”環節傳授“論證思路”答題技巧。小組合作交流,在學生不斷的質疑中,理清“嘉肴”“至道”“教學相長”等之間的關系,加強了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。

“讀·寫”環節的仿寫設置,在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的基礎上,既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,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。

誦讀中感受文言古韻,思考中明道開悟,練筆中提升寫作能力。暢老師從聽說讀寫入手,探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策略,使語文的文學性和工具性得到了有效的統一。

授課結束,我校初一、初二年級語文教師趁熱打鐵對兩節課進行了點評和研討。大家對王林老師與暢晨曦老師的課堂給予了充分肯定,并從不同的角度談到這兩節課給自己語文教學帶來的收獲。

行遠必自邇,追求無止境。不知不覺中,活動已近尾聲。這不但是一場語文盛會,更是一次滿載而歸的旅行。旅行中,“上海市閔行區王林語文名師工作室”攜手我校參會的教師們欣賞了優秀語文人的風采,感受了優秀語文人的教育智慧,更領略了優秀語文人的睿智與深邃。我們運康中學每一位語文人在教育教學道路上必將凝心聚力、攜手前行!


【字體: 】【收藏】【打印文章】【查看評論

相關文章

    沒有相關內容
富二代视频下载官网_富二代视频下载最新版_富二代污